基督教在太原的发展始于1877年,由英浸理会传教士传入,1878年(清光绪四年)英国浸礼会于桥头街筹建教堂,原教堂北临桥头街,南至三圣庵,偏北有可容350人的礼拜堂,东西厢房和主楼,东部办有男校,砖木结构筑,为中国古典风格。是山西省最早的一所基督教堂,也是山西省最早的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发源地,文革期间曾短暂被派出所占用。
改革开放后,落实宗教政策,教堂归还给教会,恢复了宗教生活。由于教堂年久失修,成为危房,1991年至1993年在原址(桥头街98号)翻修后投入使用。总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,可容纳1300人左右,具有独特风格的市内最大的教堂。前厅一至三层为副堂,供各类聚会和小型培训使用,后部有五层用于教牧办公、住宿。省、市基督教“两会”在此办公,1996年经太原市南城区人民政府批准,该堂登记为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。
目前,桥头街堂有牧师4人,教师1人,传道员21人、工作人员8人,信徒约一万五千人。堂内设有堂务组、教牧组、财务组、房产组、后勤组、安全消防组、防疫组。周间有查经班、青年聚会、信徒造就等聚会。此外还设有:圣诗班、圣乐队、合唱团、圣剧组、夫妻团契、医疗团契等,各以不同的形式丰富信徒的信仰生活。
教堂每年于五一、国庆、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,举办重阳敬老、婚姻联谊、公义慈善、和睦家庭等活动。在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的实践中行稳致远,努力为太原经济社会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。